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本期关注:三教协同

  •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

    周凤华;杜怡萍;李磊;

    加快建立和完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的机制、模式和路径,这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在探索“三教”衔接、贯通、融合发展已初见成效;但随着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还存在统筹管理“三教”力度不够、制度建设滞后、畅通人才培养通道乏力、与行业企业协同攻关尚未形成规模、优势资源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面向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建立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探索科教融汇路径、搭建数字教育平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提高经费保障能力等。

    2024年06期 No.874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谢青松;李雪婵;张伟远;

    统筹各类教育协同创新是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治理结构性变革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为三类教育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国际比较研究,从本体论和方法论视角发现国际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模式主要包括协议代言模式、衔接贯通模式、并行双轨模式和趋同融合模式;协同创新的路径主要包括学分转换、转学教育、双部门大学和资历名册;协同创新的机制主要有法律制度、资历框架、学分银行、过往学习成果认证和质量保证。国际理论研究与实践为我国三类教育的协同创新提供了以下启示:第一,基于数字技术实施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建立“三教”衔接与贯通的基础;第二,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系统规划课程设置,打通“三教”协同与融合的通道;第三,基于教育强国目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三教”协同创新的制度与标准;第四,基于数字技术应用,搭建“三教”协同创新的平台。

    2024年06期 No.874 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内涵、历史演进及政策指向

    谢浩;赵昕;杨广俊;李慧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三教”协同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政策涉及概念范畴及实践领域很广,其政策内涵和政策指向需要进行精准的定位才能使协同创新路径真正得以落实。通过分析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边界和交叉,明确了“三教”协同政策内涵基础;进一步梳理了历史上三个时期“三教”协同政策的演进脉络,并结合新时期对“三教”协同的新要求,提出当前“三教”协同政策的三个具体指向:解决迫切问题,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实现优势互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资源共建共享。

    2024年06期 No.874 21-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 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视域下的新加坡教育改革探究

    任睿文;关晶;

    新加坡虽未有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提法,但在近年的教育改革中已有将三者协同发展的实践,具体表现在建立“三教”转换通道、实行课程教学改革、创设技术学士学位、构建学分兑换机制与设立继续教育中心等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应通过在“三教”间建立灵活的衔接转换机制、实施终身教育取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增设职业本科技术学位、完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推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模式革新等方式,将三类教育统筹协同,实现创新式发展。

    2024年06期 No.874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职业教育数字化

  •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职业教育的外部逻辑——基于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分析

    周建力;柳海民;

    职业教育的技能与就业属性意味着对人工智能影响的探讨不能仅停留在职业教育内部,还应考虑就业市场这一关键的外部要素。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相关研究面临着从预测未来到现实探索的范式转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应面对替代效应,强化规划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职业培训服务;把握补偿效应,培养综合的现代职业人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未来,职业教育研究应继续深入关注外部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契合的职业教学体系,建立职业教育内外部的有机联系,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2024年06期 No.874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 从国际经验到本土实践: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法

    王佑镁;王旦;梁炜怡;毛聪聪;柳晨晨;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应对技术快速变革的优先选项。剖析八个国家或组织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经验,抽取高等职教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策略;结合我国转型困局,以国内案例为对象,阐述当前职教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图谱与布局特征。将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破局之法概括为五链十五步交叉围合转型方略,包括:强化管理链的统筹作用,完善政策与制度升级;推进技术链的基础作用,保障设施与资源输出;打造教育链的核心作用,拓展教学与学习服务;协同企业链的驱动作用,践行共建与共享体系;坚持人才链的引领作用,创新培养与建设目标。以教育链与企业链为横向破局之式,以技术链与人才链为纵向破局之式,以管理链为四链围合之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策略。

    2024年06期 No.874 49-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发展研究

  • 教育强国背景下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时代命题与优化路径

    朱敏洁;王露莹;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高技能人才是前沿技术落地的“技能延伸者”、是拓展领域边界的“技能迭代者”、是推动产业转型的“技能渗透者”。然而,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数量与质量尚不能达到要求、人才培养与培训平台尚未充分建设、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尚不到位等现实问题。为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树立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育发展观、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育数字赋能行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育产教融合平台、建立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水平评价体系。

    2024年06期 No.874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 “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及生成路径

    尤莉娟;陈鹏;

    “匠人之师”理念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有着内在契合点。新时代,“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价值追求。“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包含六点:执着与坚守事业的理想信念、专注与投入教学的道德情操、力行与勤思实践的育人智慧、深潜与探寻研究的躬行态度、关爱与引导学生的仁爱之心、发展与赓续精神的弘道追求。为生成新时代“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建议强化职前培养,筑基为师的教育智慧;深入企业实践,积蓄为师的教学深度;构建教学共同体,积聚为师的教学广度;稳固投入持续力,积淀为师的教育情怀。

    2024年06期 No.874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职业技能培训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实践困囿与推进策略

    王凯强;毛建卫 ;冯旭芳;

    职业技能培训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能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是破解全体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应有之道。然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过程中面临劳动对象参训积极性不高、多供给主体难以形成合力、专业化技培师资队伍短缺等实践困囿。寻求职业技能培训赋能共同富裕的有为之法,应完善高质量精准化培训机制、重塑多主体协同参与新秩序、筑牢技培教师队伍建设根基。

    2024年06期 No.874 75-8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比较研究

  • 欧盟国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困境、路径与启示

    李会荣;欧阳忠明;顾宇娇;袁舟;

    职业教育教师是欧盟国家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处于核心优先发展领域。工业4.0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职业教育师资结构不平衡、产教融合破壁不足阻碍师资交流、师资难以满足教育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的需求。为解决重重困境,欧盟国家提出了以下举措:增强职教教师行业吸引力、继续加强专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战略、提升数字技能行动和提供绿色技能发展平台。这些举措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应以制度建设为根基,保障专业发展良好生态;以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体系为保障,提升专业发展质量;以校企交流为动力,促进专业发展联动;以数字+绿色技能孪生转型为目标,更新专业发展技能。

    2024年06期 No.874 8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