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卷首语

  • 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迈向人本、智慧与共生的未来图景

    韩锡斌;

    <正>怀进鹏部长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主旨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传统社会分工体系,催生新的职业形态;正在改变知识产生与交流的方式,大幅提升知识更新速度,从而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的方法与底层逻辑。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以“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为主题,收录相关文章,旨在探讨AI时代职业教育的理论重构、实践创新与转型路径。

    2025年20期 No.92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专题(一):职业教育智能体

  • 职业教育智能体:AI赋能职业教育新图景

    毕树沙;张琳琳;

    正如家庭使用电需要凭借各种各样的电器,职业教育与大模型之间也需要若干个智能体。职业教育智能体是通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与任务执行,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需求深度融合,以人机多主体协作方式解决职业教育领域诸多明确任务的智能代理。其本质是以泛在智能代理的方式弥合产业与教育之间的鸿沟,赋能职业教育加速内在范式的创新性转换和外在样态的颠覆性变革。职业教育智能体具有类型教育性、自主智能性、任务明确性、协作共生性、泛在应用性五大特征,主要发挥以产定教的智能纽带、虚实融合的具身场域、教学改革的智能主体、技术服务的智能中枢、多元治理的智慧平台五大功能。可以将职业教育智能体划分为决策层、协作层、执行层三个层次,产教融合类、学校治理类、教学改革类三大类,三层三类交叉构成众多“型”,每“型”下分为若干具体的智能体,共同构成智能体矩阵,适应职业教育各类场景。

    2025年20期 No.924 5-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构建基于智能体的职业院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路径

    阚柯;

    智能体的广泛出现为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与学习模式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赋能教师知识更新、专业发展组织形态革新及组织空间拓展等方式,智能体提供了教师跨界学习共同体的基础。智能体重构了职业院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多重主体身份,拓展了多重学习空间与多元共创的研修模式,形成了以“四层立体化架构”为内容支撑、“闭环生态化体系”为运行机制、“多维度价值升级”为效果预期的新框架,创造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新形态。为落实上述框架,需要培育基于智能认知范式的教师发展理念,理解智能时代教师学习与学习共同体的创新特征,构建智能体驱动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创新生态制度支撑,搭建基于多元智能体技术的智能底座与资源体系,创新基于智能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生态,从而转向智能时代职业院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新范式。

    2025年20期 No.924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AI智能体赋能省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价值、挑战与实现路径

    李琼;黄嘉骏;

    在国家政策明确倡导人工智能与教育评价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省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趋势。AI智能体的运用将推动评价方式从“静态评价”向“动态监测”、评价维度从“单点抽样”向“全面覆盖”、评价主体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评价决策从“经验驱动”向“人机协同”的四重转变,同时也将面临标准缺失引致的结果误判、隐私安全引致的伦理失范、数据主义引致的模型偏见、工具依赖引致的人机失衡、算法黑箱引致的公信挑战,因此需通过重构智能体评价理念、构建数据驱动的评价标准、完善全程规约的评价制度、搭建工具赋能的智能体矩阵、健全动态演化的迭代机制,推动省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向智能化、科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2025年20期 No.924 21-2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 AI智能体驱动职业教育岗位实训共生空间构建: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刘琴;周哲民;沈坚勇;刘星海;任科;谢泉峰;

    岗位实训作为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关键载体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环节,其现实发展正面临供需结构错位、知识转化断层、技术代际脱节及权责边界模糊等多重困境。聚焦AI智能体驱动下的共生空间构建机理,从多模态感知、深度学习、动态决策三大维度进行深入解析,并据此提出实现路径:一是目标驱动,打造基于真实场景的岗位实训共生空间实践体系;二是机制驱动,构筑多主体高效协同的岗位实训共生空间协作范式;三是责任驱动,实现权责清晰、动态演化的岗位实训共生空间适配机制。进而为共建共生岗位实训课程提供基于智能体技术范式的创新思路,系统性破解协同壁垒与供需矛盾。

    2025年20期 No.924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专题(二):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未来图景

  •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本转向的三重维度

    刘庆帅;贾超翔;虞希铅;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全球经济与职业生态,传统职业教育长期受“工具理性”主导的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过度关注技能训练与效率提升的“工具理性”导向,可能导致人的“工具化”与主体性消解,从而使教育系统难以适应风险社会和液态现代性的复杂需求。应对此困境,核心在于职业教育如何实现深刻的“人本转向”,超越并摒弃传统的“工具理性”范式。“人本转向”是对“教育何为”的本体论反思,旨在将教育重心从单纯的技术适应性培养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潜能释放。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一个多维度理论框架,从能力本质的重塑、知识范式的革新和价值维度的回归三个核心层面深入剖析“人本转向”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并从宏观政策、中观院校和微观教学三个层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以推动职业教育的系统性变革。

    2025年20期 No.924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课程知识的认识论转型

    唐林伟;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塑造了全新的知识生产形态,改变着职业教育课程知识生产的底层逻辑。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知识生产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技术时代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认识论角度看,在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课程知识生产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职业教育课程知识的生产主体将从单一权威走向多元“众包”,生产过程将从专家“决定”走向人机协作,传播方式将从班级授课制走向数字化实践共同体,组织环境将从学校中心走向工作场所为中心的知识网络。

    2025年20期 No.924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专题(三):数字化教材

  •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基本内涵、应用限度与开发策略

    徐晔;曾天山;

    现阶段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发展极大程度解决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不足、教学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难题。在系统分析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环境、主体、内容等多重功能位序,明确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应用限度,进一步提出开发策略:完善国家统筹多方参与的数字教材治理体系,构建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的数字教材内容动态更新体系,健全基于智能平台的数字教材智能应用体系,建立基于实证分析的数字教材精准评价反馈机制。

    2025年20期 No.924 55-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 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教材技术知识:主体意图、样态反思、理解进路

    陈良;

    技术知识是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的本体,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必须深层次反思技术知识的存在方式,理解职业教育教材的发展性价值。追问教材技术知识的政治意图、学科意图为基础,同时必须处理好“需求性知识观”与“实用性知识观”知识生产方式、“原子赋能”向“比特传播”知识呈现方式、“知识边界”和“数字流动”知识组织方式、“一家之言”和“师生同构”知识来源方式之间的关系,不断反思职业教育教材技术知识的样态合理性存在的隐性问题。数字化时代基于职业教育教材技术知识的教材建设包括以“三元共生”为理念,树立“多场域”一体化的技术知识观;以数字化“新基建”为底盘,开发“纸质—数字”一体化的技术知识教材;以知识“模块化”为基础,搭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技术知识体系;以知识“多元分权”为抓手,夯实“多源—同构”一体化的技术知识立场。

    2025年20期 No.924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会议综述

  • 合作与共生:职业教育智慧化生态构建的探索与实践——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平行会议综述

    刘仁有;朱华玉;匡卫明;

    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共融共生:职业教育智慧化生态构建”平行会议聚焦全球职业教育智慧化生态构建的核心议题,系统呈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构建职业教育智慧化生态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依托“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核心,通过“资源—基座—治理”三维协同,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教深度融合、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智能化、治理体系升级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国际层面,巴西通过政策驱动与技术整合构建数字化生态,英国侧重产教协同与标准引领培养数字化技能,印度尼西亚采取政策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泰国推动管理转型并加强国际合作,澳大利亚探索AI赋能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发展。各国路径虽异,但均强调政策支持、技术应用、产教协同与教师发展。未来职业教育智慧化生态构建面临技术伦理风险与数字鸿沟加剧等核心挑战,需着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深化产教数据互通、拓展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并加强全球协作,以“共融共生”理念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培养适应数智时代的高技能人才。

    2025年20期 No.924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职业教育数字化

  • 高职学校“双高计划”建设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思维、系统化逻辑与数智化自控

    吴宏飞;韩锡斌;于春晓;杨磊;

    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创新工作。将“多维创新、开放跨界、数据驱动、迭代优化、逻辑化简、注重人本”的数字化思维特征,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进行融合应用,系统性、科学性地设计35项子任务之间内在逻辑关系,优化绘制网络计划图和五年度建设任务分解计划。制定关键子任务的输出绩效指标,确定5~7个反馈控制枢纽并建立数智化动态闭环自控子系统,以确保五年建设期内能按质量和时间要求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取得预期建设绩效,实现建设目标和目的。

    2025年20期 No.924 79-8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 应对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路径

    王嫱;肖瑞雪;刘梦彧;刘嘉豪;黄荣怀;

    人工智能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劳动市场结构与就业形态带来了深刻变革,引发职业技能人才的核心素养变化,导致职业教育在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中面临诸多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专业建设、加速产教深度融合、赋能课程与数字资源、创新实习实训发展、完善评价体系等场景中具有巨大优势,可助力职业教育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职业院校应运用数字教学法,通过打造绿色鲁棒的数字学习环境、实施循证导向的教学实践、引导技术赋能的实习实训、开展人机互信的协同教育等手段,提升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2025年20期 No.924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学术资源库建设路径探析

    陈嘉靖;

    职业教育学术资源库建设是支撑职业教育科研、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学术资源库存在内容同质化、动态滞后、校企协同不足等问题,难以为职业教育科研提供有效支撑,亟待构建专门服务于职业教育科研的学术资源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职业教育学术资源库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其建设可以遵循“资源—技术—机制”三维重构路径:通过分层分类资源整合、AI技术赋能、政校行企协同机制创新,实现资源库的可持续运行,为职业教育数字化科研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2025年20期 No.924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技术接受模型视角下德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举措、成效与隐忧

    张烨;宁悦;

    德国在经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断通过信息化技术以拓展深化职业教育应用场景。从技术接受模型(TAM)的视角,研究德国职业学校师生对于新兴技术的心理接受度与行为模式,揭示其接纳新兴技术行为背后的内在机制。同时,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愈发凸显,如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和数字化教学对师生产生多重影响。德国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确立职业教育数字化能力发展目标体系、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数字化教学与应用能力、构建多元化的学生数字化学习场景与体验,促进了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入解构德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将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有效参考借鉴。

    2025年20期 No.924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