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树沙;张琳琳;
正如家庭使用电需要凭借各种各样的电器,职业教育与大模型之间也需要若干个智能体。职业教育智能体是通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与任务执行,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需求深度融合,以人机多主体协作方式解决职业教育领域诸多明确任务的智能代理。其本质是以泛在智能代理的方式弥合产业与教育之间的鸿沟,赋能职业教育加速内在范式的创新性转换和外在样态的颠覆性变革。职业教育智能体具有类型教育性、自主智能性、任务明确性、协作共生性、泛在应用性五大特征,主要发挥以产定教的智能纽带、虚实融合的具身场域、教学改革的智能主体、技术服务的智能中枢、多元治理的智慧平台五大功能。可以将职业教育智能体划分为决策层、协作层、执行层三个层次,产教融合类、学校治理类、教学改革类三大类,三层三类交叉构成众多“型”,每“型”下分为若干具体的智能体,共同构成智能体矩阵,适应职业教育各类场景。
2025年20期 No.924 5-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阚柯;
智能体的广泛出现为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与学习模式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赋能教师知识更新、专业发展组织形态革新及组织空间拓展等方式,智能体提供了教师跨界学习共同体的基础。智能体重构了职业院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多重主体身份,拓展了多重学习空间与多元共创的研修模式,形成了以“四层立体化架构”为内容支撑、“闭环生态化体系”为运行机制、“多维度价值升级”为效果预期的新框架,创造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新形态。为落实上述框架,需要培育基于智能认知范式的教师发展理念,理解智能时代教师学习与学习共同体的创新特征,构建智能体驱动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创新生态制度支撑,搭建基于多元智能体技术的智能底座与资源体系,创新基于智能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生态,从而转向智能时代职业院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新范式。
2025年20期 No.924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李琼;黄嘉骏;
在国家政策明确倡导人工智能与教育评价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省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趋势。AI智能体的运用将推动评价方式从“静态评价”向“动态监测”、评价维度从“单点抽样”向“全面覆盖”、评价主体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评价决策从“经验驱动”向“人机协同”的四重转变,同时也将面临标准缺失引致的结果误判、隐私安全引致的伦理失范、数据主义引致的模型偏见、工具依赖引致的人机失衡、算法黑箱引致的公信挑战,因此需通过重构智能体评价理念、构建数据驱动的评价标准、完善全程规约的评价制度、搭建工具赋能的智能体矩阵、健全动态演化的迭代机制,推动省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向智能化、科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2025年20期 No.924 21-2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 刘琴;周哲民;沈坚勇;刘星海;任科;谢泉峰;
岗位实训作为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关键载体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环节,其现实发展正面临供需结构错位、知识转化断层、技术代际脱节及权责边界模糊等多重困境。聚焦AI智能体驱动下的共生空间构建机理,从多模态感知、深度学习、动态决策三大维度进行深入解析,并据此提出实现路径:一是目标驱动,打造基于真实场景的岗位实训共生空间实践体系;二是机制驱动,构筑多主体高效协同的岗位实训共生空间协作范式;三是责任驱动,实现权责清晰、动态演化的岗位实训共生空间适配机制。进而为共建共生岗位实训课程提供基于智能体技术范式的创新思路,系统性破解协同壁垒与供需矛盾。
2025年20期 No.924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